环境学院历史悠久,薪火传承。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设置铁路建筑系,开设“给水和排水”等专业课程,1925年铁路建筑设计系设立了给水排水教研室,1952年开设全国首个给水排水专业,1985年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1996年建立市政环境工程学院。2016年9月,为更好地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学校重组成立了环境学院。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单位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学院一直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第五轮学科评估再续佳绩,进入“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名单。学科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度QS全球排名进入前100位,ESI全球排名107位,泰晤士排名79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第7位。
学院始终以高校环境学院“第一方阵”、环境学科“第一梯队”站位部署谋划,立足国家生态环境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环境领域科技前沿,与时代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创新构建了具有智慧生态环境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个,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环境生态工程、城市水系统工程2个新专业分别于2020、2021年获批建设;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市政工程二级学科,均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党和国家培养了近万名科研、工程、教育、管理等领域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曲久辉、彭永臻等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玉梅等多位副部级及以上党政领导,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赵锂、李树苑等行业精英和著名企业家,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我国水环境领域的“黄埔军校”。
学院下设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4个系和实验中心1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38人,硕士研究生477人,博士研究生542人。现有专任教师93人,形成了以李圭白、张杰、任南琪、马军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学术带头人,以8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名国家级青年人才为核心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国家级人才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2%。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黑龙江省“头雁”科技团队2个。教师队伍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一批先进个人,一批教师及团队获评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红色铸魂,绿动未来”党建工作品牌,助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占比100%,其中4人具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市政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入选黑龙江省党建“示范创建”工作样板支部。马军院士获“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国宏副教授入选“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邱微教授获评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辅导员王晶获评“龙江最美辅导员”。
学院以“面向国之所需,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己任,围绕水系统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区域大气污染成因与协同防治、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绿色低碳技术与智慧管控5大研究领域,产生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和关键应用技术,引领了我国饮用水技术迭代发展,实现水质从达标向健康的跃迁,创建了绿色低碳城市水循环系统4.0理论与技术体系,指导了我国半数以上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7项,近10年获省部级奖项3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百余项。拥有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资源开放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能源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
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环境学院正在努力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阔步前行!